WEDCV155VD5RRV515DV |
現如今我們對於手機的依賴性逐步增大,「電量焦慮癥」也成為了不少小夥伴面對的新難題。在手機電池沒有得到突破性發展的情況下,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途徑就是減少充電時間。 關於充電,OPPO很有發言權,就拿最近發布的Find X2 Pro來說,其搭載的SuperVOOC 2.0超級閃充技術就可以大幅提升充電效率。另外,華為的新機P40 Pro也更新了快充規格,這兩款手機都是目前市場上高端旗艦的代表,但是在充電方面究竟誰的表現更加出色呢?讓我們來看看。 OPPO Find X2 Pro ... 華為P40 Pro 先來看看兩款手機的快充規格,OPPO Find X2 Pro所搭載的SuperVOOC 2.0超級閃充的充電規格為10V/6.5A,最高充電功率可達65W。而華為P40 Pro的充電規格則是10V/4A,最高功率為40W。從理論上的充電功率來看,OPPO Find X2 Pro的65W超級閃充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快的充電技術,無疑更勝一籌。 ... 華為P40 Pro充電頭 ... OPPO Find X2 Pro充電頭 當然,理論數據只適合用於參考,兩款手機真實的充電水平還需要通過實踐來證實。由於華為P40 Pro與OPPO Find X2 Pro的電池容量相差無幾(分別為4200mAh與4260mAh),所以對比快充速度只需要看充電時間就可以了。根據外媒Phonearena的測試結果來看,華為P40 Pro充電10分鐘達到30%,25分鐘達到50%,40分鐘已經是80%,最終花費59分鐘就達到100%,完成了整個充電測試。華為P40 Pro的成績在旗艦手機中算是不錯的了,但是比起OPPO Find X2 Pro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 從太平洋電腦網給出的測試數據來看,OPPO Find X2 Pro充電10分鐘達到37%,25分鐘達到80 %,最後充滿電量用了39分鐘,與OPPO官方宣傳的數據幾乎一致。從兩者的充電時間對比來看,無論是臨時充電需要(低電量的前期充電錶現),還是直接充滿電(整體充滿用時),OPPO Find X2 Pro的表現均要比華為P40 Pro的表現要更優秀一些。 ... 除了更快的充電速度,充電時的安全保障也很重要。為了保障快充的安全性,華為P40 Pro採用了更好的散熱系統,而OPPO更是將一步到位,從頭到尾對快充的安全性進行了優化。OPPO Find X2 Pro的電源適配器採用了新型半導體GaN(氮化鎵)材料,提升充電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發熱。另外,OPPO Find X2 Pro還搭載了串聯雙3C電芯以及雙BTB接口結構,在降低熱損耗的同時讓電池具備了支持更大輸入電流的能力。加上VFC涓流充電優化算法和VCVT智能調諧算法,從多個維度提升了65W超級閃充的安全性。 ... 綜合來看,華為P40 Pro與OPPO Find X2 Pro在充電安全性方面都有著不錯的表現,不過在充電速度方面,雖然華為P40 Pro的快充水平已經做到了業界第一梯隊的水平,但是比起OPPO Find X2 Pro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無論是短時間的快速回血,還是總的充電時間,OPPO Find X2 Pro都要比華為P40 Pro快上不少。此外,OPPO Find X2 標準版同樣也標配了65W超級閃充,這一點可謂十分良心。如果你是一名「電量焦慮癥」患者的話,那麼OPPO Find X2系列顯然更值得選擇。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Airiti Press共同出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台北高等學校,是李登輝、辜振甫、蔡章麟、戴炎輝、劉闊才、林挺生、邱永漢、張寬敏、黃伯超等人的母校,也是培育日治中期以降與戰後臺灣知識菁英的搖籃。「帝大-高校」的學歷路徑,造就少數的菁英分子,學子們奔放不羈的行徑,在「自由」與「自治」的校風中,與殖民體制下的台灣社會並存,交織成為這個時代獨特的教育氛圍,型塑出一所獨特的、「殖民地下的自由學園」。
本書以臺灣歷史研究的主體立場出發,除探討台北高校設立過程與運作方式,尤其重視知識菁英的塑造、意識與發展歷程,論述中突顯出殖民地高校的特色,亦對台灣高等教育史、日本舊制高校研究有補遺之功。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史室、台北高校日本同窗會(蕉葉會)與台北高校校友個人提供之老照片多幅,值得細細品味。
本著作榮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
作者簡介
徐聖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
著有:《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前衛)
目錄
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張國恩)
推薦序(前台大醫學院院長 黃伯超、台師大台史所副教授 蔡錦堂)
序 章 殖民地台灣的高等學校與菁英
第一節 弊衣破帽的準大學生
第二節 學制與名詞解釋
第一章 台北高等學校的誕生
第一節 政友會與高等教育擴張
第二節 設置台灣大學的呼聲
第三節 田健治郎與台北高等學校的創立
第二章 校長與教授群的聘用
第一節 校長的任命與人事經緯
第二節 教員的延聘與任用
第三章 殖民地的自由學園
第一節 三澤糾與自由校風的建立
一、三澤糾的思想與經歷
二、自由校風的追求與三澤式教育
三、罷課事件與社會適應
第二節 寮生活」與「高校生活論」
一、自治寮的形成
二、高校生活的內涵
第四章 成為準帝大生--入學、教育與學習
第一節 全台升學的最大難關
第二節 通才教育與自主學習
一、課程與教學
二、「極限不知深,沒入文之林」
第三節 破帽與軍帽--戰時的教育與肆應
一、逐步加強管制的學校教育
二、學生對時局的反應
三、台北高校生的軍事徵召
終 章 知識菁英與近代台灣
第一節 台灣菁英的塑造與發展
第二節 總結
跋
附錄一 校長及教員出身略歷 (1922-1944)
附錄二 校園刊行物與同學會誌一覽
附錄三 歷年入學選拔方式、日期與名額
徵引文獻
日本治台後半期的「奢侈品」——台北高等學校與近代台灣菁英的誕生∕蔡錦堂
序
序
本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雖然於二戰之後的1946年始成立,但校本部校址在日本統治時期,就已經是培養國家社會菁英的高等學府:臺北高等學校。
有關本校在日本時代的歷史,長期以來缺乏較完善的整理,而臺灣史研究所的蔡錦堂教授,自本人擔任副校長期間,開始追蹤、調查、訪問並整理臺北高等學校相關的人、事、物,且在行政體系的支援下,於圖書館八樓建置了「臺北高等學校資料室」,成為臺北高等學校歷史資料的保存與展示中心。本人就任校長之後,也積極推動臺北高等學校古蹟的維護工作,重新整修了文薈廳(原臺北高等學校生徒控所)的學生活動空間,將文薈廳打造成為全校師生休憩及藝文的場所,同時擬定相關計畫,重新定位臺北高等學校對於本校的意義,加強師生同仁對於校園歷史的認同。
有關臺北高等學校的歷史學研究,除了蔡錦堂教授之外,他所指導的臺灣史研究所學生徐聖凱,於2009年完成有關臺北高等學校的碩士學位論文,為本校自日本統治時代以來源遠流長的歷史,填補了甚是重要卻易於為人忽視的一段過去。因此,本校出版中心精心規劃,擬將徐同學增補修改後的碩論予以出版,而且這也是本校出版中心,第一批企劃出版的學術專書,相當具有紀念及推廣的價值。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90年前,培養出許許多多各個領域的領導者,見證了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臺北高等學校「自由」與「自治」的學風,對於今日的臺灣師範大學而言,同樣具有啟發與引領的作用,而我們也本著自由開明且自治自信的態度,在菁英養成的任務上繼續前進。
今年適逢臺北高等學校創校90週年紀念,相關活動在本校圖書館與臺灣史研究所等行政、學術單位的合作下陸續展開,而本書的出版正好作為90週年系列活動的暖身。本人自1987年來校擔任教職,1990年開始協助本校行政工作,二十餘年的時間裡與臺師大朝夕相處,十分樂見本書的出版,並期許本校的學術發展成果以及行政管理績效,在全體教職員生的努力、合作下,能夠更上一層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張國恩
推薦序1
日治時代的後半期,台灣總督府設立了兩所以培育高級人才為目的之學府,即是台北帝國大學與台北高等學校。二次大戰結束後,台北帝大改名為台灣大學而繼續存在,但台北高等學校經戰後混亂的一年,改名為台北高級中學,招收三屆學生後停辦。如今七十歲以下的國人甚少有人知道台北高等學校的存在,更不知該校存在的意義及培養了哪些人才。其實包括李登輝前總統在內,有不少台北高等學校畢業生曾在政府單位擔任政務官,有更多畢業生在台灣大學等學府當了教授,對台灣的建設、發展有不少貢獻。因此深入瞭解台北高等學校的各種制度、校風,以及如何養成菁英等問題,對教育界是有意義的事。
由徐聖凱君執筆的《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將由台灣師範大學出版,本人能為此書寫序文覺得很榮幸。徐君為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蔡錦堂教授的高材生。在蔡教授的指導下,徐君廣泛蒐集有關台北高校的各種刊物,又訪談多位台北高校的台籍畢業生,甚至遠赴日本訪問幾位具代表性的日籍校友,本人相當佩服其認真研究的態度。徐君利用網路蒐尋資料的能力甚強,找出日治時期台灣的有力報紙,如《台灣日日新報》上刊載的許多篇有關台北高校的報導。徐君分項整理並分析各種資料,寫成這一本甚具參考價值的論文,值得推薦給關心教育的各界人士。
書中介紹並討論的兩項重點為:一、由台灣總督府策劃的台北高校之成立與運作;二、知識菁英的塑造、意識與發展。徐君以相當大的篇幅介紹台北高校自由校風建立的過程,而有關知識菁英部分則以台灣籍學生為主要對象加以評論。
本人曾在台北高校讀六年書(尋常科四年及因大戰而縮短為二年的高等科),但本書有不少本人並不知或不清楚其細節的內容,可見著者的研究相當深入。本人相信本書必能使讀者獲益不少,特為此文,向讀者鄭重推薦。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台北高校同學會前會長 黃伯超
推薦序2
《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這本書,是作者徐聖凱於2009年向台師大台史所提出的碩士論文修改後的作品。聖凱會寫出這本著作是有其緣由的。
2005年本人由淡江大學轉到台師大任教後,發現台師大「前身」的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這所曾培育出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立法院院長劉闊才、司法院院長戴炎輝、副院長洪壽南、監察院副院長周百鍊、考試院副院長林金生等總統、五院院長、副院長,以及實業界如辜振甫、醫學界如魏火曜、學術界如張漢裕、文學界如邱永漢的學校,竟然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本人在2007年撰寫了一篇初步探討介紹台北高校的論文〈日本治台後半期的「奢侈品」--台北高等學校與近代台灣菁英的誕生〉,也規劃了「台北高等學校85週年紀念展」。在展覽籌備過程中,承蒙前台大醫院林國信院長夫人陳秀慧老師的介紹,認識了前台大醫學院院長、也是當時的台北高校同學會會長黃伯超教授,在他們的引薦之下,從此展開了有關台北高等學校的文物資料蒐集、校友口述訪談、史料分析研究等等一連串無止盡的工作。
聖凱就是在這段期間,開始與本人進行上述的諸項活動,並成為台高活動執行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此時聖凱在碩士論文原本的主題研究上碰到瓶頸,窒礙難行,本人遂建議他考慮轉向尚缺乏體系化深入研究的台北高校課題,因而展開了聖凱與台高的不解之緣。
個子瘦小的聖凱,研究的精力與能量卻令人刮目相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日治時期藏書與期刊雜誌的蒐尋、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總督府檔案下載運用當然不用說,聖凱甚至遠赴日本東京的國會圖書館、橫濱的大倉精神文化研究所以及長野縣松本市的舊制高校紀念館,去找尋與台北高校相關的史料,這些史料的掌握,在他的著作中都能確實的反映出來。而台北高校的畢業校友,如:黃伯超、張寬敏、許武勇、王萬居、賴再興、楊思標、楊照雄、李悌元、呂榮初、柯德三、呂燿樞、蔣松輝……等人的接受訪談,或者提供珍貴照片、資料、文物,更深化了聖凱論文的價值與可讀性,也使這部著作得到不錯的評價,並獲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台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
今,聖凱碩士論文將由台師大出版中心出版,本人以其指導教授的身分,除了感謝張國恩校長、圖書館陳昭珍館長、以及台北高校諸位畢業校友們的鼎力協助外,也恭喜聖凱,並期勉聖凱在未來的學術研究領域上,能一直維持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投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前所長暨副教授 蔡錦堂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527417
- 叢書系列:
- 規格:軟精裝 / 352頁 / 17 x 24.4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50m5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6137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秀水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改善中醫診所永靖白天沒精神改善中醫診所國姓鄉肩頸痠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竹山鎮晚上淺眠治療中醫 水里口乾、口渴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埔鹽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 埤頭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彰師大附近推薦發燙感治療中醫 田尾躁鬱恐慌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溪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水里耳鳴改善中醫診所 水里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